博客年龄:17年4个月
访问:?
文章:371篇

个人描述

抚筝汉宫,静观秋月,闲云野鹤无多求<且把古琴当古筝>  

梁山伯与祝英台<转载>

分类:古典品谈
2007-03-22 18:28 阅读(?)评论(0)
金童玉女风月记
     扫兴的蟠桃会
王母娘娘桃园里的蟠桃,五百年一小结,一千年一大熟。这年逢五千年。满园的蟠桃密密层层长得又大又红,比往年结的蟠桃要大过一倍。
今年,恰逢王母娘娘五千岁的大寿,各路神仙都应邀赴蟠桃大会。众位神仙,水龙山精,都各携带奇珍异宝,驾起一朵朵五彩神云,飞向凌霄宝殿而来。太上老君李老头儿,背着一只金葫芦,里面装着三颗千年炼成的金丹,要献给王母娘娘祝寿。
金童玉女侍立在王母娘娘左右,收受众神仙送来的贺礼累得满头大汗。凌霄宝殿的库房里,堆得满满的,都是众神仙送来的贺礼。王母娘娘乐在心里,暗暗估计今年的寿礼要比她过四千九百九十九岁的生日,至少增加五倍。一阵喜悦,笑得她眼睛眯成了一条缝。
众神仙为了向王母娘娘讨好,一个个施展出百年道功,各显神通,表演惊人的节目,金童玉女看得眼花缭乱,早忘记给王母娘娘斟酒了。
齐天大圣拔下一根毫毛,吹一口气,立即化为一个二尺高的小猴。一会儿功夫,一变为二,二变为四,四化成八,眨眼之间,四万八千个小猴儿,跳跳蹦蹦,在凌霄宝殿上为王母娘娘跳跃祝寿。没多时,大圣又吹了一口气,四万八千个小猴儿,一个个不见了。他向空中招招手,抓住原先从身上拔下来的毫毛,又长到身上去。
南极老仙翁看得眼红,也要显显神通。别以为这老头儿平时道貌岸然,严肃可畏,今天多喝了几蛊仙酒,话也多了,回身一转,变个毛头姑娘,走起路来,扭扭捏捏,倒也楚楚动人,只因慌里慌张,没有把额头上的寿星疙瘩变去。玉女瞧在眼里,不由得"噗哧"一笑。金童发现南极仙翁这副怪样子,也哈哈大笑起来。
玉母娘娘喝完了太上老君的祝寿酒,待要金童给她斟酒,回过头来,看到金童正捧腹大笑,玉女也笑得合不拢嘴,不禁勃然大怒,高声骂道:"大胆的金童!大胆的玉女!你们反了吗?"
金童玉女大吃一惊,吓出一身冷汗,连忙跪下来请罪。
众神仙正在兴高采烈,耳热酒酣的当儿,听得王母娘娘责骂金童玉女,立刻静了下来。嫦娥仙子正要表演霓裳羽衣舞,此刻也只好暂缓登场了。偌大的一个凌霄宝殿,变得鸦雀无声,连一根针落在地上也听得出。
王母娘娘沉着脸,叱喝道:"值星官到哪里去了?"
这时,殿后闪出一个彪形大汉,青脸獠牙,面目狰狞,张开血盆般的大口,发出震耳的回答声:
"值星官参见王母娘娘。"
王母娘娘问道:"今天是寡家五千岁寿辰的日子,金童玉女当众狂笑,论律该当何罪?"
值星官斩钉截铁般地禀道:"论律当斩!"
太白金星是从小瞧着金童和玉女长大的,不免动了怜悯之心,急忙离开酒席,站出来替金童和玉女讨情,慌忙奏道:"启禀娘娘!今日是娘娘大吉日,凯可因顽童无知,污了宝刀。看在小仙面上,恕他们年轻无知,暂饶过这一遭吧!"
王母娘娘心里想,杀了金童玉女事小,寿辰吉日斩仙,确也太不吉利,既然太白金星求情,顺水推舟,乐得做个人情!于是说道:"死罪好饶,活罪难逃,罚他们下凡投胎,受尽生离死别之苦!"
王母娘娘一开口,当然要立即执行,太白金星好事做到底,讨得个押送金童玉女下凡投胎的苦差事,左手领着金童,右手拉着玉女,匆匆忙忙离开凌霄殿,架起一朵五彩祥云,向东南方飘然飞去。
月宫里的众仙女,谁都喜欢金童玉女,眼见今天的蟠桃会上,闯出这场大祸,都为金童玉女伤心,嫦娥仙子尽管卖足劲头,霓裳羽衣舞还是跳得七零八落,歪歪斜斜。众神仙也无心饮酒,没精打采,大为扫兴,这五千岁寿辰吉日的蟠桃大会,也就不欢而散了。

下 凡
太白金星踏着云朵飘到半空,便问玉女:"要到什么样的人家去投胎?"玉女说:"要到有钱的人家。"问问金童,金童说:"要到读书的人家。"
太白金星向人间望去,只见黄河两岸,一片腾腾杀气,兵祸连年,哀鸿遍野,田里长满野草,烟囱不见炊烟,可怜的老百姓,穷得家无隔宿的余粮,身无遮体的衣衫,个个瘦骨嶙峋,甚是可怜。
太白金星忙转过身,风驰电掣般跨过黄河,飘向长江而去。
江南原是好地方,未入其境,先见到一道红光,光芒四射,直冲九霄。太白金星张开慧眼,远远察看,只见会稽郡发生的毫光,更比他处鲜艳夺目,这因为那里山明水秀人杰地灵。太白金星见了,暗中替金童玉女欢喜,不觉已到会稽郡上空,跨过禹王陵,来到梁家村。
梁家村有个梁大爹,为人忠厚老实,出身书香门第,自幼寒窗勤读,博古通今,却不愿在朝为官。梁大爹待人和气,助人为乐,左邻右舍,无不夸赞。这一年,梁大娘有了身孕,十月满足,尚未临产,算来已有12个月了。太白金星站在云朵上看得分明,于是祝英台推进轿子抬这时,梁大娘一阵腹痛,产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孩子。
太白金星又带着玉女,踏着云朵,飘到上虞县的祝家庄,将玉女送进富有百万家财的祝员外的家里,这时祝太太产下了一个漂漂亮亮的女孩子。

梁 神 童
梁大爹给新出世的儿子取名处仁,字山伯。
老年得子,爱如珍宝,梁家虽不富有,也能温饱度日,梁大爹平日勤俭持家,粗饭布衣,怡然自得。屋后开辟了一个菜圃,一年四季种着时鲜蔬菜。有客来访,即往菜圃里割一把鲜嫩蔬菜,在池塘里汲水洗清,烧好供客。屋前屋后,还摆满各式精巧的盆景,种上五颜六色的菊花,品种多样,异芳耀目。
梁大爹空下来看书作诗,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。
转眼间,梁山伯已有4岁了。有一天,梁大爹正在书房里摇头摆脑读《诗经·周南》:
"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……"
梁山伯也学他爹爹的腔调,跟着念:"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……"
这时,梁大娘正从外面走进书房间,见梁山伯摇头摆脑,神气与梁大爹一般,不由心中欢喜,"噗哧"一笑,说道:"山伯爹呀!这孩子聪明伶俐,依我看可以启蒙了。"
梁大爹点点头,接口说:"我也有这个意思,该教他读书识字了。"
梁山伯原是天上的金童下凡,不比平常儿童,稍一调教,一册三百篇的《诗经》,有一半能顺口成诵。村里人都叫他?quot;梁神童"。
梁山伯不但读书用心,对待老年人也很有礼貌。一天,吃过夜饭,一家人围坐着聊天。梁大爹讲东汉末年,孔融小时让梨的故事,梁山伯听得出神,心领神会,不住点头。以后,梁家有了水果,梁山伯总是拣大的给爸爸妈妈,自己选取最小的一个。梁大娘疼爱独生儿子,给儿子换个大的,梁山伯不肯,说:"妈妈!我年龄最小,这小水果该分给我呀!"
一年年过去,梁山伯读了许多书,什么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春秋》等等,都读过。他最喜欢的是太史公一百三十篇。还读点诸子百家。心中有什么疑问,总要打破沙锅问到底,梁大爹有时也被他问得目瞪口呆,一时答不上。村里有点名声的读书人,梁山伯常登门求教,同他们谈文论典,谈起来滔滔不绝,好像山里的流水,流个不停。
后来,村里的读书人都不是他的对手了。
梁大爹关心孩子的前程,听人说起钱塘县有位大学问家,懂得古文《尚书》,擅长章句之学,正在坐馆授徒。梁大爹跟老伴商量好了,望子成龙心切,决定让山伯到钱塘去游学。
这年,梁山伯刚好16岁。

钱塘求学
梁兴是梁家唯一的老管家,从青年时代开始,就在梁家帮佣,至今足有20个年头了。梁山伯这次到钱塘求学,梁大爹不放心,叫梁兴伴送梁山伯到钱塘。
这天,是梁山伯离家启程的日子,亲眷邻舍都来送行。梁兴挑着行李担子,走在前面。梁山伯向爸爸妈妈告别。这是他第一次离家出门,一阵心酸,落下了几滴眼泪。
从会稽到钱塘,要翻过几座山,渡过几条江,一路上浏览山水胜景,主仆两人谈谈说说,也不寂寞。
一日,梁兴在前,梁山伯在后,忽然天气变了,西北角飞来一片乌云。一时间,大小乌云布满了整个天空,眼看要落大雨啦!
梁兴往前面看看,见不到一个村庄,朝后面瞧瞧,已经离开刚走过的小村庄有不少路了。这怎么办呢?大地茫茫,哪里去找一个躲雨的地方呵?这时,梁山伯瞧见前面大路旁边,有一个六角亭,他对梁兴说?quot;快走吧,前面不是有个躲雨的亭子吗?"
梁兴顺着梁山伯指的方向看去,见路边果然有座六角亭,两人急忙赶往,当他们一脚踏进六角亭的时候,黄豆一样大的雨点,已有几点落在梁山伯的衣衫上了。
接着,是一阵阵哗啦啦的倾盆大雨。
透口气,梁山伯才发现亭子里已有一个年轻的书生,带着一个比这位书生更年轻的小书童,在六角亭里躲雨。
看样子,青年书生有些腼腆。梁山伯看到他,他也看到了梁山伯,两人的眼光一接触,彼此都怔了一下。
梁山伯问?quot;仁兄,贵姓?"
那人回答道:"鄙姓祝,示兄祝。"
山伯又问:"请问大名?"
那人忙道:"单名一个贞字,草字信斋。"
青年书生像个小姑娘,问一句,答一句,羞得脸也红了。倒是他身边的小书童不怕陌生,谈锋蛮健,他说是上虞祝家庄的人,到钱塘去读书。
"那巧极了!"梁山伯高兴得跳起来,"我也是到钱塘去读书的呀!我们可以结伴同往,大家也有个照顾。"
这一来,梁山伯与祝信斋,说说笑笑,像是久别重逢的知心朋友。
此时,阵头雨落过,漫天的乌云渐渐散开,天空出现一片青光。梁兴挑起行李担子,拉着小书童赶路。梁山伯要拉祝信斋跳过水坑,青年书生笑着谢绝了。
梁山伯一行四人,停停歇歇,歇歇走走,有船乘船,无船步行,足足走了五天光景才到达永兴县(现在的萧山市)。渡过江,便到了钱塘(今杭州)。
永兴县的大江边,有一座庙,叫桃源庙。庙里塑着三尊神像,中间一尊是白脸孔长胡须,左边一尊是红脸孔五缕须,右边一尊是黑脸孔圆眼睛的将军,蓄着蓬蓬松松的短胡须。
梁山伯和祝信斋打从这庙前走过,进去休息。
梁兴指着庙里的神像,说:"这是什么神?"梁山伯说:"这是三国时的刘、关、张呵。"
于是,梁山伯向大家讲述了桃园结义的故事。
梁山伯讲了这个故事,提出要和祝信斋结拜兄弟,祝信斋正和梁山伯十分投机,想到远离家乡,异地求学,有个知心朋友彼此照顾,岂非美事。两人就在桃源庙里对神发誓:"今日会稽梁山伯,与上虞祝信斋,结拜为兄弟,有难同当,有福共享,天长地久,永不变心!"
论年纪,祝信斋比梁山伯小一点。祝信斋叫山伯为"梁大哥",梁山伯称祝信斋是"祝贤弟"。

同窗三年
钱塘县里的王夫子,贤良方正出身,做过几任地方官,看不惯官场的一套虚假作风,情愿弃了官,告老还乡,就在钱塘县里开馆授徒。
因为王夫子博古通今,又是有名的《尚书》通,外县慕名而来,登门拜师的学子确也不少,其中就有会稽的梁山伯和上虞的祝信斋。
梁兴伴送梁山伯到钱塘县,便回会稽梁家村去了。祝家的小书童留在书馆里陪伴他们,生活上的杂务,都由小书童担任。
梁山伯和祝信斋,同桌读书,形影不离。山伯处处以一个兄长身份看待这位异姓兄弟。功课方面,祝信斋不懂的地方,或有什么疑问,梁山伯总是多方开导,详细解释,直到祝信斋懂了为止。
梁山伯一举一动,斯斯文文,象个老学究,说话学着读书的样子,摇头摆脑,常常引得小书童在一旁暗暗发笑。小书童乘梁山伯不在身边,学着他那说话的神气,祝信斋看到,却语重心长地说?quot;梁大哥呀!他真是世上第一诚实君子!"
学馆里的规矩,初一,月半,是休馆的日子。同窗学友,结伴成群或探亲,或访友,各随所愿。钱塘是风景区,环湖许多名胜,常引得不少骚人墨客,乘兴来游,题诗留念。每逢休馆的日子,梁山伯和祝信斋,带着小书童,也去游山玩水。面对着图画一般的山林胜景,两个年轻人的友情,与日俱增。一个爱说笑话的学友当面耻笑他们是一对假夫妻。祝信斋涨红了脸,默默不语。梁山伯却把脸板起,十分气恼地说:"岂可侮辱斯文!岂可侮辱斯文!"
王夫子教书非常认真,梁山伯本来天资聪敏,王夫子又这样循循善诱,遂使他学问猛进。《尚书》原是一本高深难懂的书,王夫子教得好,梁山伯对《尚书》的内容,也就了如指掌了。他还做了一篇《尚书释疑》的文章,王夫子连声称赞,将这篇文章在同学中间轮流传阅,当作范文典型。
第二年,王夫子以《春秋》、《楚辞》当作教材,传授学子。年终的作文试卷,梁山伯第一,祝信斋第二。王夫子将他们两人,当作得意门生,另眼相看了。
光阴过得真快,转眼之间,已过了三年。一天,上虞县驰来了匹快马,是祝家庄祝员外差来的家人,传话说:"祝老太太突然病倒,正在危急之中,要祝信斋立即动身回家。"
这真是晴天一声霹雳,梁山伯怔住了!祝信斋含泪整理行装,小书童慌了手脚,忙作一团。
信斋心里明白,她到钱塘求学,老员外本来不赞成,经她苦苦哀求,才勉强答应。这次回家,决无再来钱塘与梁大哥同学之理。她一面为学业半途而废,暗中自叹,一面却巴望着梁山伯能学成回乡,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。
动身的时候,山伯送信斋,一直送到十里长亭,路上默默无语,山伯的一颗心七上八下,安静不下来。信斋呢?心像乱麻一样,不知从何理起。眼见三年来形影相随的好朋友,今日一别,相会何日?心头的苦闷,真不是好受的。
祝家的来人等得不耐烦了,催信斋快走。
"祝贤弟呀!送君千里,总有一别。但愿老伯母早日恢复健康,贤弟也请多多保重身体!"
信斋难过得掉下了眼泪,低声说道:"梁大哥,等你学成之后,请到我家来一次,小弟还有许多话要对大哥说呢!"
山伯连连点头,安慰她说:"愚兄一定来!愚兄一定来!"
祝家的人走远了,山伯还痴痴地望着信斋的背影,信斋回头望见山伯还没回去,他向山伯挥挥手,意思是山伯可以回去了。同时,又提高嗓子喊道:
"梁大哥,你一定要来啊!"

上虞访祝
王夫子爱才如命,热心培养后辈学子,梁山伯更是他晚年的得意门生。他将平生读书心得,完全传授给梁山伯。
过了两年,王夫子认为梁山伯已学会了经世治国的本领,已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;六艺精通,博学多才。就叫他回家待命,好为国家出力。
梁山伯回到会稽,一心记挂着上虞县里的祝贤弟,就禀明父母,要到上虞去访问同窗好友。
上虞县的祝家庄,是个大村坊,约有百余户人家。祝家庄里称得上员外的人家,也有十来家。梁山伯不知道哪一家是祝信斋的家,问来问去,说要找一个祝信斋的书生,大家都摇头,不认识这个书生。
从早晨到中午,从东门到西门,姓祝的人家虽多,问来问去,总寻不到祝信斋的家。
后来,问到一个白胡子的老公公,他捋捋花白胡子,眨眨眼睛,答道:"青年书生叫祝信斋的,可没有这样的人呀!你要问的人,怕就是祝员外家的英台呀!前二年从钱塘读书回来……"
"不错呀。"梁山伯高兴得跳起来,"他是我钱塘的同窗好友。"
白胡子老公公是个热心人,自己领着梁山伯来到祝员外家。通报进去,说是会稽郡的梁山伯来访问同学。不久,里面马上传话出来,请梁相公在客堂相会。
梁山伯先拜见祝员外,口称"老伯父大人",毕恭毕敬,进退有礼。祝员外见梁山伯青衣儒巾,料是贫赛的读书人家子弟,客套敷衍几句,托说有事不能奉陪,一面对家里的小丫头吩咐道?quot;银环,你陪梁相公到堂楼上,请小姐出来相见。"梁山伯仔细一看,那个叫银环的小丫头,面貌跟钱塘伴读的小书童一般无二。难道这丫头和小书童是兄妹吗?梁山伯感到迷茫。更奇怪的是,祝员外不叫贤弟出现,却叫什么小姐出见。也没言语,只好跟着来到客堂楼上,抬头看见客堂布置得富丽堂皇,红木靠背坐椅,雕着缕空的花纹。茶几上放着精巧的盆景。没多一会儿,见银环正扶着一位花容玉颜的小姐出来。
"祝贤……"梁山伯刚要喊出一个弟字,又缩了回去。他想,怎么好端端的祝信斋,却变成个娇滴滴的小姐了呀?
当银环说出主仆二人女扮男装,到钱塘求学的曲折经过时,梁山伯才如梦初醒!原来日夜想念着的是祝贤弟,是个祝贤妹。
本来有许多话要对祝贤弟说,此刻反而说不出来了,沉默片刻,梁山伯才记起了两句古语,叫做"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容",委婉说出了祝英台是梁山伯的唯一知己。
祝英台心领神会,也以古语作答:"女儿婚事,须凭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。"
这次相见,大慰平生,双方默许了终身大事,梁山伯巴不得早日挽人来祝家说亲,也无心在堂楼久留,匆匆回到会稽郡,对父母禀明原委,请人到上虞县去说亲。梁大爹听如此说,十分欢喜,请出一位德高望重的方老先生,讨一只乌蓬船专程到祝家庄做媒去了。
祝员外是个势利鬼,他早看中贸阝城廊头的马家,说是门当户对,不愿把女儿嫁给穷书生。一面却假意殷勤,对梁山伯夸赞了几句,然后叹了一口气:"正不巧,小女已于上月许给贸阝 城廊头的马家了。要是早来几天……"
方老先生察言观色,料想是祝员外推托的话头,知道这件事已难如愿,灰溜溜从祝家出来,乘着原船回去了。
梁山伯听了方先生的回报,伤心得晕了过去,接着,就病倒了。三个月不能起床。
他时刻忘不了祝英台,他相信祝英台也不会忘记他。

贸阝县令
晋简文帝登位那年,下了一道圣旨给各郡太守。每一郡里选出一位博学多才的青年学子,中选的称为贤良方正。
会稽太守接到这道圣旨,在有学问的读书人中间,选来选去,经钱塘王夫子推荐,决定选中了梁家村的梁处仁。
简文帝又下了一道圣旨:会稽郡的贤良方正梁处仁立即担任任贸阝 县(今宁波)的县令。
皇帝的命令不可违抗,梁山伯带着家丁,前去上任。
贸阝县自古至今是个重要的通商口岸,可惜因前任县令是个酒糊涂,三杯下肚,万事全休。不管天有多高,地有多厚,公事马马虎虎,经济上一笔糊涂帐,把县政府搞得七零八落,民生凋零。
梁山伯来到贸阝县城,整顿县政,查出卸任县令的几件贪赃枉法,草菅人命大案,将牵连有关的撤职查办。提拔几个正直守法的官佐,使得衙门里正气上升,邪风扫光。
老百姓透了一口气,安居乐业,颂声盈道。新任县令的良誉美名不久就在县城里传开了,老年人当作酒后茶余谈笑的话题。可是,有一件事也立即传遍全城:梁县令青年高官,还没有一妻半妾,至今还是个童男子呢!县城里有身份的士族大户,想把自己的闺阁千金许配给青年县令,挽人说亲,一概都被梁县令婉言谢绝了。
梁县令把全部精力都放到县政上チ耍客眭绰ヒ汛蛉棺谘妹爬锱摹@虻阃炅艘恢В纸由弦恢В@土松焐焖刍疃幌拢致裢饭ぷ鳌U庋纠淳偷ケ〉纳硖甯缘檬萑趿恕=ソサ兀沼诓〉沽恕O仁强人苑⑷龋罄淳徽罂人裕犹抵型鲁鲅浚∈埔惶焯旒又亍3抢镉忻囊缴记肜凑镏危褪遣患衅鹕H耸莸弥皇R徽牌ぐ峭罚挂牌鹄创砉摹?
梁县令自知已没有希望治好此病,预先对服侍他的人说:"我死以后,要葬在西门外清道源九龙墟的江岸上,……"
当他吃力地说完这句话以后,就死了。
梁山伯为什么要把坟做在九龙墟的江边,这是因为从上虞祝家庄动身到贸阝 西廊头马家,九龙墟是必经的水道,这样他可以望见祝英台。

义妇冢
上虞县祝员外家的堂楼上,祝英台天天盼望着梁山伯家里有人来。盼呀盼呀,从春盼到夏,从夏盼到秋,从秋又盼到冬,总不见梁家的来人。
祝员外是个刀切豆腐两面光的人物,他一口回绝了梁家的亲事,而在英台面前却闭口不提此事。后来,祝英台听到消息,说梁山伯在贸阝 县讨了一个有钱人家的小姐当夫人。这是祝员外捏造出来的。祝英台不相信,她心目中的梁大哥,决不是这样的人。
最后,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,说梁山伯积荣病亡,县城的老百姓在西门外九龙墟的江边上造个坟,纪念这位替人民办了许多好事的梁县令。
祝英台相信这消息是千真万确的。她哭得晕了过去。多少个明月之夜,她睡不着。她想:天上的月亮,每逢十五那晚,是团团圆圆的,我和梁大哥要团圆,除非相随在黄泉路上了。
祝员外逼着她答应廊头马家的婚事,祝英台坚决反对。员外说:"男大当婚,女大当嫁,这是天经地义,怎有女儿老住在父母家终老的道理。况且这婚姻事,自古以来是父母作主的!"马家婚事已由他答应了对方,就算是决定了。
婚期一天天地逼近,祝英台的决心也变得更坚强了。她想:父亲逼着我嫁到马家去,只好到黄泉路上去跟随梁大哥,了却平生宿愿,除此之外,已没有第二条路可走。
出嫁的前一天,祝英台流着眼泪,扑通跪倒在父亲跟前,说:"爹呀!你老人家一定要我嫁到马家去,须依我一件事,我才答应。"
祝员外喜出望外,扶起英台说:"只要你答应马家的亲事,别说一件,十件,百件,能依的我一定都依。"
祝英台说:"爹爹呀!梁山伯与女儿同学三年,情同兄妹,女儿要在出嫁之前,先到梁大哥的坟上祭一祭。"
祝员外当初拒绝梁家的亲事,是贪图马家有钱,女儿终身有靠。不想祝英台已心许了梁山伯,差点儿惹出一场大祸,心里也有些后悔。现在,女儿提出要去祭坟,祝员外说:"这点小事一定依你,只是时间紧迫,怎么办?不能专程去祭坟了。好在你嫁到马家去,要过九龙墟,为父吩咐老大,在路上停船靠岸,让你祭一祭吧。"
这天,祝员外家的墙门内外,挂灯结彩,敲敲打打,一片热烘烘的气象。
祝英台内身穿着洁白的素服,外面套一件大红婚服。她的心正像她那副打扮一样,内心是悲哀的,表面上强露笑容。
送嫁的人,陪嫁的丫头,簇拥着新娘走进船舱,船周围挂满了红绸花,爆竹发出冲天的响声。老大拔起竹篙子,船离开祝家庄向东驰去。
送嫁船出发的时候,太阳高高地挂在空中。船摇到半路时,太阳不见了,乌云从四面八方升上来。再摇一个时辰,忽然刮起一阵飓风,掀起了一阵波浪,送嫁船摇了一阵,退了一阵。摇了半天,还停留在原地方。
这是为什么?祝英台心里奇怪,忙问老大:"前面是哪里呀?"
"九龙墟!"老大向前一指:"梁县令的新坟就在这里。"
听说已到九龙墟,祝英台忙叫老大靠岸。她脱去大红礼服,露出一身洁白的素服,哭哭啼啼,奔向梁山伯的坟墓。
新坟上已长满青草,她一声声叫着"梁大哥"。放声悲号!拼着力气向坟墓奔去……
"轰隆隆"一个炸雷,大地动摇,山河崩裂,石碑象刀劈似的,分作两片,露出黑黝黝的一个地道,梁山伯的棺柩,正在坟里。
"梁大哥呀!"
祝英台穿过裂开的石碑,向地道走去,陪嫁丫头急忙拉住她的裙子,裙子拉狭艘唤兀啬谷戳⒓春下A恕?br> 雨住了,太阳又露了脸,一条五色的彩虹挂在天空。那幅先蛊优慵扪就肥种谢饕恢淮蠛晌柙诹荷讲姆囟ド希刂杏址沙鲆恢淮蠛退分鹚桑绦舷拢骢哑鹞琛?br> 此后,有许多地方,都说大蝴蝶是梁山伯和祝英台。
事情传到马家,马家仗着人多势霸,带了50名家丁,每个家丁各带铁耙锄头,要把梁山伯的坟掘开,掘出祝英台活埋的尸体。正在动手开土的时候,坟内忽然出现数不清的大蟒蛇,吓得马家的人不敢动手了。
这一奇事传到丞相谢安的耳朵里,他亲自从建业(现在的南京市)动身,到贸阝县查明事实,就在县令新坟后立了一块"义妇冢"的新碑。从此,梁山伯、祝英台墓前,进香祈祷的善男信女,一天天多起来。后来,有人就发起在梁山伯墓旁造一座庙。这就是闻名中外的梁山伯庙。
据说宁波一带,凡是青年男女,两情相悦,自愿结为夫妻,在有人出来干涉,从中作梗,搞得心烦意乱,走投无路的要紧关头,只要悄悄地双双到梁山伯庙里走一遭,祈求保佑,梁山伯和祝英台就一定帮助他们,使他们称心如意,姻缘美满。
所以,浙东宁波有句谚语?quot;若要夫妻同到老,梁山伯庙到一到。"
这句谚语流传了一千六百多年,一直流传到现在。
  最后修改于 2007-04-22 20:47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